接下来为大家讲解注塑模具设计总结PPT,以及注塑模具课设涉及的相关信息,愿对你有所帮助。
《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手册》是张维合编著的工业参考书籍,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在2011年9月1日出版。本书共558页,以简体中文为主要文字语言,开本为16开,ISBN编号为***87122112293。产品的条形码同样为***87122112293,尺寸为26 x 14 x 4厘米,重量为898克。
《Pro/ENGINEER Wildfire模具设计完全自学手册》是一本深入讲解模具设计的实用指南,它首先详尽阐述了如何在Pro/ENGINEER Wildfire平台上进行注塑模具设计。该手册从基础开始,详细介绍了流程、方法和实用技巧,包括如何构建模具装配模型、设计分型面、设计精细的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,以及如何创建模具成形零件。
典型注射模具:通过实例展示了通用注射模具的设计与制造。后续章节依次深入讨论了专用注射成型模具、压缩成型模具、传递成型模具、中空吹塑成型模具、挤出成型模具、计算机技术在注塑模中的应用、塑料模具成型设备与模具验收、塑料模具材料与热处理等方面的知识。
注塑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成型工艺,它通过将熔化的塑料注入模具中,经过冷却凝固后形成所需的塑件。 注塑成型工艺条件的确定是确保塑件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。 材料选择是确定注塑成型工艺条件的第一步,需要根据所需塑件的性能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注塑成型材料。
拟定注射成型工艺条件的依据是注射成型工艺的三要素。注射成型工艺的三要素:温度 不同塑料的料温都不相同。料温太低不利于塑化,料温太高,易导致塑件出飞边,严重时将导致塑料发生降解。喷嘴的温度通常低于料筒的前端温度,以避免“流涎”现象。
综上所述,注塑成型工艺条件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、模具设计、注射压力和温度、冷却时间和冷却方式以及注塑机的选择等多个因素。在确定注塑成型工艺条件时,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,以确保塑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达到最佳状态。
根据产品的大小和厚度,以及在塑料机上的胶量,确定模孔的数量,一般开一个模、两个孔,或四个点。设计时先做模流分析,这很重要,特别是对于一些矩形透镜注射点与长边角的最佳距离为15mm。如果产品上只有凸起或孔洞,或减胶位置更好。在生产过程中,容易调整气体标记和熔化标记。
注塑成型是一门工程技术,它所涉及的内容是将塑料转变为有用并能保持原有性能的制品。注射成型的重要工艺条件是影响塑化流动和冷却的温度,压力和相应的各个作用时间。关模压:原则上应大于塑胶射入模内的总压,以不出毛边为基准。压力和速度有部分相同的关系作用于模内。
***用色料充模注塑法和透明模具观察法,观察不同工艺条件下熔体充模流动的形式变化。色料充模注塑法是在透明原料树脂中混入不同颜料,注射成型试样,观察制品上的流痕花纹,根据流痕花纹判断是正常的铺展式充模流动,还是非正常的充模流动。透明模具观察法是***用透明模具,直接观察充模流动特点的方法。
降低注塑模具温度--降低模温后咬花会变亮,在外观上和顶针应力痕趋向一致,造成视觉效果变改善,避免产品未到顶出温度就顶出造成应力痕。 保压压力过大--从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来改善或直接降低压力和时间,避免产品对注塑模具抱紧力过大,顶针位置局部应力集中。
在顶针周边要设计水路冷却,便于带走顶针热量,在顶针对侧的母模面要设计水路冷却,也是减少顶针热应力的有效方法。
生产过程注意保持模板分型面的紧密吻合,特别是型腔周围区域,一定要处于真正充分的锁模力下,避免纵向和横向胀模。降低注射压力、时间和料量,减少分子的取向。在模面应力痕位置涂油质脱模剂,一方面使这个位置不易传热,高温时间维持多一些,另一方面使可能出现应力痕受到抑制。改进模具设计。
开模一满的速度调慢一点,避免开模拉伤;顶针进的速度和压力尽量调低点,防止顶伤产品;提高产品的冷却效果,可延长冷却时间,或者提高模具冷却水流量,或降低冷却水温度,或降低料筒温度,或设置储前冷却。
关于注塑模具设计总结PPT和注塑模具课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注塑模具课设、注塑模具设计总结PPT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。
上一篇
proe模具开模操作
下一篇
关于注塑模具的论文